山西印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山西印象
发布时间:2011-12-12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419次  分享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厚重的情感非言语所能表达,似乎不应以“印象”作题,可偏偏在二十几年的岁月里我没有去过山西的很多地方,比如王家大院、比如平遥古城。不知为何,一提起山西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苍凉,为历史也为现在。多年前的洪洞大槐树,站满了准备迁徙的人,拥挤而热闹,充满了奔赴各地的勇气和悲怆,但也正是这种悲壮成就了现在各姓氏的人都前去祭祖的盛况;近代晋商的繁盛和发达让大院文化一度成为山西特有的代名词,曲径通幽的王家大院,虽不胜乔家大院那样名声大噪,却更有一种严肃、大气之感。一个人在阴冷的深秋独自行走于格局繁杂、院落庞大的大院,难免会想到妻妾成群、规矩森严,穿着考究的大奶奶正襟危坐等着儿孙前去请安,那些脑海里似曾相识的画面,一一浮现在了眼前;还有四大古城的平遥,戴着假辫子的托儿,住在古城里的现代人……

  在发展滞后的山西,曾经的辉煌似乎更映衬着现代的苍凉,在东部发展与西部崛起之际,那些运煤的车辆总是在边缘徘徊……

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几乎成为人们心中的“根”,明初的大迁移让洪洞人遍布全国各地,年迈的老人依然在向他的晚辈述说着洪洞情结,把上一代传下来的故事延续到下一辈,生生不息,永远流传。那棵广仁寺前的大槐树虽然已经履行完他的使命,但旁边生长出来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槐树,却延续着它的生命,继续向行人讲述父辈的故事。祭祖大殿摆放着迁徙走的800多个姓氏,每一个来祭拜的行人都会在姓氏牌前寻找自己的归属,几个姓氏合在一个排位上,两面的墙上满是迁徙的姓氏牌,书写着历史,也让洪洞、大槐树、老鸹窝成为沧桑的记忆。

  相传想知道自己是否是从洪洞大槐树走出去的后人,就看自己的小脚拇指趾甲是否为两瓣,据说每一个从这里迁徙出去的洪洞人都会以此作为标记,让后代知悉自己的历史故事和身世。虽然极少有人当众脱鞋验证,但我想很多人心里其实都会搜索记忆,为自己的祭奠找寻一份更近更顺理成章的理由。随着导游讲解,来到已然不复存在的大槐树前,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自己也为那些曾经勇敢、善良的洪洞人。

王家大院

  如果想短时间内认真走遍王家大院,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是仅开放的不足四分之一的面积,也需要花费数小时。作为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王家大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官商结合的民宅特色把我们带回到了近代晋商的历史场景中。深宅大院门厅紧闭的绣楼声声传唱着一代代妇女的爱恨情仇,站在绣楼旁边,看到里面保存完好的木地板、梳妆台和雕刻精美的红木家具,我恍惚间看到了一位翩翩若仙的美少女坐在梳妆台前紧紧凝望着前方,眉宇间留下了一个“川”字纹,她拿起镜子又放下,起身在屋内踱步,床上摆放着嵌有针线的鸳鸯,她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幻想着夫君的模样,或者还有隐隐作痛的爱的铭记……

  “王家归来不看院”,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历史旋转重回那个时代,只能匆匆而过中,站在高筑的院墙上感怀故人。

平遥古城

  其实平遥古城很热闹,很现代,因为里面仍旧住着很多居民,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生机勃勃。即使沿着城墙走一圈都有扮假洋鬼子的托儿拿着自制格格帽上前请安,已经摆好了的姿势让你无法拒绝,孔子庙的各位大仙儿们借以家国安康的名义从你腰包里掏了钱,日升昌票号不仅是晋商的骄傲,也成就了平遥后人的生意经。平遥古城其实越来越成为一个象征符号,留给我们的是曾经辉煌过的晋商,以及靠着祖辈文明挣钱糊口的现代平遥人。

  从王家大院开车驶向平遥古城,一路上缺少了灯火通明,一个产煤大省在漫漫长夜里黯然失色……个中原因或许很多,但太行山寒冷的冬夜,没有电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滋味?以聪慧过人自傲的晋商们万万想不到现代文明中的山西,煤矿太多的隐患让人心有余悸,王家子孙站在城墙遥望远处暗淡的天空,布满煤渣的尘埃和仅存的家当,不知作何感想?

  我不喜欢人工雕琢的名胜古迹,虽然外表华美,但已然失去了原汁原味,而被遗忘的建筑虽然历经沧桑却蕴含了历史的记忆,证明它存在过并存在着。正如山西,无论是否被遗忘,那些留下的历史都将证明它的价值,苍凉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