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路径
发布时间:2011-12-23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082次  分享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地位和作用作出的历史定位,而这种作用的生成和发挥,一方面需要通过社会历史实践来推动,另一方面实践推动下作用发挥的大小,还取决于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只有当核心价值体系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内化为价值自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也持续提升。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着巨大挑战,不断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是我们目前迫切的时代任务。

  第一,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切入点:理论诉求与利益实现相结合。一个理论要具有权威性、获得认同,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与国家权威结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且寻求理论诉求与利益实现的一致,推动理论获得最终的权威。当前许多地方存在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问题,原因不是价值体系缺乏科学性,更不是它没有政治权威,而是它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推行之间存在差距,理论主张没有完全实现,从而满足不了群众的利益诉求,影响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公信力。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赢得群众认同,除了理论层面,更要从实践层面有效回答并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付诸实施。

  第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层次性:武装全党与教育人民相结合。因社会成员理论素养、生活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价值体系认同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具有多层次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等以服务群众、推动社会发展为宗旨,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广大人民群众追求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贴近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认同。

  第三,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础:主导性和包容性相结合。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各种亚文化不断产生,新旧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社会意识形态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采用过去单一的政治命令方式统一思想认识已显然不可能。建构能够适应复杂意识形态语境,体现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包容多样、整合不同思想文化的意识形态,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当然,包容整合的前提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用一元引领多元思潮,使其成为整个社会普遍的价值准则。

  第四,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础:坚持灌输与多样化宣传教育方式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意识形态的作用无法自发生成,需要外在的灌输和引导。灌输教育是受教育者系统学习的重要方式,任何时期这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但受主体需要、学习兴趣和时代等影响,光靠硬性的灌输是不够的。还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之中,让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增强认同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