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完备、体例合理、校勘精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搜罗完备、体例合理、校勘精审
发布时间:2012-11-02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444次  分享到:


  由陕西师范大学林乐昌教授编校整理,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王徵全集》,共二十二卷,另有附录五种,插图200多幅,近71万字,堪称首部全面而系统的王徵著述及研究资料集成。

  王徵(1571—1644年),字良甫,号葵心,中年皈依天主教后取圣名斐理伯(Philippe),晚年自号支离叟、了一子,卒后学者称端节先生,陕西泾阳县人。王徵一生喜读“奇书”,善制“奇器”,不乏“奇遇”,堪称“奇人”。晚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天主教耶稣会士入华后,与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中国士人建立起联系,王徵就是这批士大夫在北方的重要代表。作为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和西学思想家、科技发明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王徵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王徵在世时,只刊刻出版过部分著述,并无文集或选集行世。根据志书史料记载,王徵一生所撰著译、诗文甚富。清代嘉庆年间,其七世孙王介所撰与汇辑,言其先祖王徵“生平著述累百万言,如《奇器图》、《两理略》、《士约》、《兵约》、《学庸解》、《山居咏》等书,不下数十种。”1925年,泾阳人柏堃主持县志编篡,同时整理汇编《泾阳文献丛书》、《泾献文存》及《泾献诗存》,其中《泾阳文献丛书》第1种为《王端节公遗集》四卷。据柏堃撰《王端节公遗集序》可知,这部《王端节公遗集》当由他所汇辑。《王端节公遗集》四卷,其内容为卷一奏疏三篇,卷二书牍十五通,卷三序、跋、引八篇,卷四杂著七篇,合计三十三篇。《泾献文存》及《泾献诗存》中还有王徵诗文二十四篇。显而易见,这部由柏堃汇辑的《王端节公遗集》不够完备且缺乏系统性。

  1987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之勤先生汇辑整理《王徵遗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了《两理略》、《特命录奏议》、《客问》、《兵约》、《士约》、《乡兵约》、《学庸书解》、《山居詠》、《诗文辑存》,且选录了部分《王徵著作的序跋》和部分《王徵传记资料》。未被收录的则有《奇器图说》、《诸器图说》、《西儒耳目资》等以及《畏天爱人极论》、《仁会约》、《崇一堂日记随笔》、《杜奥定先生东来渡海苦迹》等天主教著作。1990年,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先生编著《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该《年谱》又出版了增订本,且增选了四篇研究资料。这部《年谱》与以往整理汇集不一样的是,在“王徵著译选辑”中,共收入25种王徵著述,包括王徵的四篇天学作品;在“王徵研究资料”中,还收入了22种学者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前辈学者在王徵著述整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文集的搜求、体例、版本和校勘等方面仍有待改进。林乐昌教授编校整理完成的《王徵全集》,终实现相关文集汇编的系统与全面。认真研读后,我深感该书搜罗之完备、体例之合理、校勘之精审。

◎搜罗完备

  这部新编的《王徵全集》,第一次把以往王徵文集所未收的译著《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专著《新制诸器图说》一卷、《守御器具图说》一卷、《新制连弩图说引》等,尽行收入。

  全集除王徵著述(卷一至卷二十二)之外,还精心选录了王徵研究的相关资料,作为附录,共五种,系于卷末。包括有关王徵家族世系的史料,凡两种,均为王徵后裔所撰(附录一);编校者编撰的王徵年谱(附录二);有关王徵的传记资料,以及赞贺、祭文,共精选十四篇(附录三);有关王徵著译的序、跋、提要,共精选三十篇(附录四);有关王徵著译的考辨,选入李之勤教授撰写的《明末陕西泾阳王徵著译考》(附录五)。

◎体例合理

  《全集》将王徵著述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政事类,从卷一至卷六,共六卷,包括治状、兵事、奏议、揭帖等内容。

  汇编中,编校者遵循“原有旧称可用者,皆采用旧称”的规则,当时无旧称也没有其他称名的,则采用当时学者流行之称谓。如全集卷八至卷十一,收录了王徵天主教著作四种,卷名为“天学”。林乐昌教授指明“天学”亦即天主教之学,是晚明西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时被广泛使用的术语,有如李之藻所編《天学初函》等。同时林教授亦说明“天学”与卷七“儒学”相对照,使人更易见出王徵的原初学术立场与他后来的儒者基督徒身份特征。凡原无旧称且亦无当时流行之确切术语可用时,命名亦必符合各卷内容之特征,且必有其确切之依据,尽量避免使用现代用语命名。

  第二大类为学术类,从卷七至卷十八,共十二卷。“儒学”、“天学”,属于王徵所谓“资心之学”,从卷七至卷十一,共五卷。“儒学”二种,包括《学庸书解》、《士约》,合为一卷;“天学”四种,包括《畏天爱人极论》、《仁会约》、《杜奥定先生东来渡海苦迹》、《崇一堂日记随笔》,各为一卷,共四卷。“音学”一卷,属于王徵所谓“资耳目之学”,列在卷十二,包括《西儒耳目资叙》、《西儒耳目资释疑》、《三韵兑考问答》、《元母生生总图》等。“制器学”,属于王徵所谓“资手足之学”,从卷十三至卷十八,共六卷,包括《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新制诸器图说》一卷、《守御器具图说》一卷、《额辣济亚牖造诸器图说》(残篇)一卷等。

  第三大类为诗文杂著类,从卷十九至卷二十二,共四卷,包括书牍、诗、曲、序、跋、议、记、赞、铭、杂文等内容。其中卷十九书牍,收入十五篇。卷二十诗、曲,收入王徵大量诗词。卷二十一序、跋,收入十八篇。卷二十二议、记、赞、铭、杂文,收入十七篇及十副对联。

◎校勘精审

  此部《全集》卷八至卷十一,是王徵钦崇天主教方面的思想论著。其中有《畏天爱人极论》、《仁会约》、《杜奥定先生东来渡海苦迹》及《崇一堂日记随笔》。这四种著述先前也都收入宋伯胤先生编著的《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但是宋氏辑录校对错误较多。仅以王徵的天主教著作《畏天爱人极论》为例,《全集》选用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原本作为底本,与宋伯胤《王徵年谱》所用向达抄本对校,共订正文字讹误80多处。如“愳”是“懼”之古字,宋伯胤所用抄本因形近而误作“想”字;“彼佞佛之切”,抄本既脱“佞”字,又因形近将“切”誤作“初”;“觉魂赖乎身”,抄本因形近误作“觉魂赖乎自”等等。

  著名历史学家宋伯胤先生在1998年回复林乐昌教授的书信中高度评价了《全集》的编校工作,“这是有功于中西文化交通史的工作,而且也是有功于中国古代科技史和关中学术文化的工作。我作为陕西人,且忝为王徵后学,我的高兴与佩服是无法形容的。这是多少年来许多人要做而未做到事。如果我的老师向达先生、王重民先生,以及前辈学者陈垣先生、刘仙洲先生、方豪先生泉下有知,一定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