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以高质量项目之“进” 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王建康:以高质量项目之“进” 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发布时间:2024-03-07      作者:王建康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4434次  分享到:

新春伊始,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暨招商引资推进会,以深化“三个年”活动新作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去年以来,陕西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固底盘、兴实体、促转型,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各环节、全过程,落地一批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强的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之“进”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精深谋划,全面提升项目策划储备质量。推动经济实现量质双升,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用好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统筹好速度和质量、传统和新质、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谋准选准重大项目,蓄积高质量发展充足后劲。要紧盯战略谋项目。坚持项目跟着战略走,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将“国家所需”和“陕西所能”有机结合,特别是以加快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契机,以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赋能区域经济形成“乘数效应”。要紧盯市场谋项目。坚持制造业为本、实体经济为重,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为关键,推动优势主导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产业体系在固本兴新中加速升级。一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谋划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二是在优势产业领域加快谋划强链延链补链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协同发展,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三是前瞻布局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项目,高度关注新技术突破引发的颠覆性变革,精准挖掘前沿领域衍生创投机会,努力抢占新赛道,构筑先发优势。要紧盯政策谋项目。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需求以及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短板领域,储备一批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项目。

精准招商,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要进一步集中力量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推动产业空间加速重塑。一是加大产业链靶向精准招商力度,搭建全产业、可视化、智慧化的专门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立招商重点目标企业库,细化招商目标企业清单。二是建立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供给机制,围绕链主企业招“大”引“强”,串“珠”成“链”,集“链”成“群”,实现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三是借鉴“以投代引”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国资平台在项目、资金、企业尽职调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前沿领域项目的前期培育、投入和突破力度,谋划一批高质量的未来产业项目,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企业落地生根。四是建立全省重大招商项目跨区域统筹机制和重大招商引资流转项目报告制度,搭建招商项目“共享池”,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完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力促信息共享、项目共推、发展共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项目落地转化率,推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相互赋能,提升陕西发展整体质效。

精细服务,全面增强全要素供给配置能力。要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协同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量。一是推动要素供给创新化。围绕金融服务、用地保障、劳动就业、人才流通、科技创新等领域攻坚,重点在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拓宽“用地清单制”范围、深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发布人才政策清单、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范围等方面实现更大创新提升。二是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发挥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作用,推动稀缺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集。探索推进“标准地”供应制度改革,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推进市县融资平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深化电力、水资源等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开展数据要素、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和稳定预期。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常态化,坚持省级统筹和地区差异相结合,突出省级要素安排和地区发展需求的高效匹配,对优质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让“好马吃到好料”。实行“线上+线下”“现场办公+集中会商”等方式,定期调度,助推项目“加速跑”。

精心干事,全面提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紧扣项目引进、审批、推进、投产等关键环节,探索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措施,实行全流程保障、全要素协调、全资源倾斜,用心用情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后半篇文章”。一是畅通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一批重大创新项目、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四个一批平台”循环,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和投产等各个环节同步谋划、一体推进,狠抓前期谋划和产能释放,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二是狠抓“项目偏离度”管理,健全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按月调度工作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重大项目协同服务机制,突出一线督导服务,实施精准运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卡点堵点,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强化项目考评激励机制,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制定高质量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对项目投入产出、财税贡献、就业带动等关键指标以及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考量,发挥好高质量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精确推进,全面优化企业需求导向的营商环境。厚植项目落地生根沃土,打造供需匹配、功能全面、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一是加快推进跨地区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快捷化、便利化网上政务服务体验,强化订制化套餐式供给,打造“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二是推动建立区域重大项目落地落实联动服务机制。以企业为本扎实做好财税、金融、产业、科技等政策的配套衔接、预研储备、效果评估和新立、修改、废止、解释工作,为企业量身定制增值化政务服务事项,为高质量项目落地、运营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集成服务。三是营造公平化市场生态。依法平等保护内外资企业及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方位消除各种市场进入和竞争过程中的隐性壁垒,全闭环解决企业和项目合理诉求,全过程提升服务和监管效能,全方位构建法治保障支撑,着力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发展环境。


王建康,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2024年03月07日10版理论)